在業內看來,盡管北京南站在商業管理上做出了一些改變,但是這些改變與調整從目前來看似乎隻是“表麵功夫”。

南站(曾被嘲諷“購物中心建了個火車站”的北京南站,如今怎樣了)

記者丨蔣永霞

封麵圖丨李孟

近日,中國商報記者發現,北京南站正在對其商業部分進行調整和改造。近兩年來,北京南站的服務飽受詬病,尤其是在商業發展方麵。雖然北京南站的商業設施比起其他火車站相對完善,管理者也很重視商業的發展,但是卻被冠以“過度商業化”的名頭。

或許北京南站的管理者已經逐漸意識到問題,近一年來,北京南站在旅客休息區域和商業發展方麵進行了權衡,關閉了一些商業店鋪。不僅如此,北京南站還在有意識地對現有商業進行統一的規劃和改造。

中國商報記者近日走訪發現,北京南站(共三層,分別是地下一層、地上一層和地上二層)對其商業店鋪的門麵進行了統一的設計,並且正在進行統一的裝修。而這個改造是從地下一層(B1到達層)開始的。該樓層是地鐵的進出口,同時還是火車站的出站口,正因如此,客流量很大,商業店鋪也是最多的。據了解,北京南站原來的商業店鋪都是各自裝修的,商鋪對外的門麵風格也各不相同,看起來雜亂無章。如今,北京南站就先從商鋪的外在呈現入手進行改造。

記者注意到,這次北京南站商業店鋪門麵牌頭統一采用的是灰底白字的風格。牌頭上除了打上自家的LOGO和名稱之外,沒有多餘的裝飾了。除了進行統一的牌頭裝修,店鋪外牆和門窗也都重新被粉刷成白色。相比之前五顏六色的店麵,如今的風格顯得簡潔明了,給人的感覺也舒適很多。據了解,目前已經有一部分店鋪完成了門麵裝修,還有一部分店鋪正在改造升級中,施工現場所處可見。

△北京南站地下一層一角的商鋪門麵已經煥然一新,都是統一灰底 簡潔的品牌名稱。記者 蔣永霞/攝

△同樣的位置,一年前商鋪隨意進行門麵裝潢,尺寸、顏色毫無章法,一眼看過去有些雜亂。記者 蔣永霞/攝

值得注意的是,此前最受爭議的地上二層(F2出發層)的商業布局也進行了很大的調整。去年10月,記者在走訪北京南站時看到,在檢票口之間有很多商業店鋪,但是如今這一層24個檢票口之間一家商業店鋪都沒有了,而在候車大廳,新增設了很多座椅,旅客通行也順暢不少。目前商業店鋪主要分布在大廳周圍。另外,在北京南站南進出站口旁邊,還增設了一部分北京特產門店,包括稻香村、禦食園等。實際上,這些品牌並不是新入駐的,之前這些店鋪大多分布在檢票口之間。如今,北京南站統一將這些店鋪安排在不影響旅客乘車的位置,既方便了旅客通行,又能滿足他們的購物需求。

不過,在業內看來,盡管北京南站在商業管理上做出了一些改變,但是這些改變與調整從目前來看似乎隻是“表麵功夫”,並不能真正解決北京南站商業布局上所存在的問題。

北京南站最大的問題在於業態布局不合理,業態、品牌重複率較高。中國商報記者了解到,一年前,同一品牌在北京南站會開設多家門店,比如肯德基在北京南站共有七家店,真功夫有五家店,永和豆漿和永和大王分別有三家店。不僅如此,在同一樓層,同一個品牌也會開設多家門店。比如地下一層有三家李先生、三家永和大王,甚至還有兩家同樣的北京特產便利店相鄰。然而,在一年之後,北京南站仍然是這個狀況。

不僅如此,北京南站的商業業態布局也較為單一、陳舊。以地上二層為例,盡管目前所剩的商業店鋪已不多,除了餐飲店,大部分就是北京特產店。但在這一層,稻香村就有三家店鋪。對比來看,能為旅客提供便利的便利店分布得就很少。記者發現,在大廳兩側分別隻有一家麵積很小的便利店,而這兩家便利店主要售賣一些礦泉水與零食,其他業務並沒有涉及。此外,這一層有兩家小型書店,但也是傳統的書店模式,有不少旅客反映其擺設過於俗套,並不吸引人。

不可否認,北京南站的商業管理問題不是短期內形成的,自然,它的改造與調整也需要時間,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,北京南站商業的自我救贖之路還很長。

編輯丨付顥琬

你點的每個在看,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
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